|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应城市门板塆遗址(完整)

应城市门板塆遗址(完整)

关键词:应城文化遗产,门板塆遗址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应城
  • 电 话:
  • 网 址:
  • 感谢 yingche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726

    已有1网友参与纠错

地理位置
    门板湾遗址位于应城市市区西南约3公里,隶属城北办事处星光村,中心位置在东径113°32′18.82″,北纬30°45′49.23″,遗址所在的地理位置属大洪山东延余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结合部,座落在低矮的半丘陵与河湖交错地带,大洪山南坡诸多小河由北向南或由西向东流经,海拔高程为26-37米。
 
遗址概况
    门板湾遗址比较单纯,主要堆积为新石器时代,属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时期。
    门板湾遗址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南北最大长度600米,东西宽500-800米,城址位于遗址的中部,平面略呈方形,南北最大长度550米,东西宽400米,城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西垣中段有近40米宽的豁口,疑为城门。其建筑方式主要采用一层黄生土夹一层淤土混合堆筑而成。西垣外有壕沟,最宽处达60米。深距地表3.5米。
    城址外围有呈点状分布并环卫城址的许家老屋台、许家大湾上湾、许家大湾下湾、王湾老台、门板湾老台等几个半从属聚落的台地,其中的许家老屋台保存最好。属环濠台地,钻探可知其文化层厚度为3-4米,遗迹遗物十分丰富。
    1998年底,为配合长荆铁路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门板湾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发现大型房屋建筑,面阔16.5米,进深7米,建筑总面积为115.5平方米,为土坯砖砌成,墙体保存高度平均约1.5米,最高处达2.2米。大型房屋内分四室,外有走廊;门窗结构、火膛等皆保存较好;房子周围有由围墙构成的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大型院落,为迄今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之最。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建筑,以及探讨家庭、私有制起源研究等都有着很高的价值。
 
价值评定
    门板湾遗址群是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也是长江中游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具体而言,它在下列几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
    1、门板湾遗址群是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等级较高的一处聚落群,突出表现了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鼎盛期人地关系、文化发展、社会分化等方面的特征,在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演进、文明的起源、文化交流中具有突出地位。
    2、城址及半从属聚落,对研究当时的防卫设施、中心聚落与半从属聚落的关系,社会组织结构有重要意义。
    3、大型土坯砖房屋及院落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中游史前建筑史提供了重要材料。
历年工作情况
    1、1979年7月,当时孝感地区博物馆、应城县博物馆联合进行文物普查,发现门板湾遗址确定遗址面积为15万平方米,1986年3月15日,由应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998年底,为配合长荆铁路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发现了门板湾遗址及遗址群,决定对门板湾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重新确定遗址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城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
    3、2000年初,对门板湾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全面调查和第二次发掘,历年发掘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
    4、对门板湾遗址城址中心聚落及其外围半从属聚落,进行了一次抽样式勘探,了解到城址的形状、年代、城外台地的分布等,同时对遗址周围10公里范围进行了重点调查。
    5、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报道
    “应城门板湾遗址发掘获重要成果” 。《中国文物报》,1999年4月4日第1版。
    “应城原始社会城址” 。《湖北日报》,1999年4月3日第8版。
    “应城门板湾遗址大型房屋建筑” 。《江汉考古》2000年第1期封面介绍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1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789983311 传真: 邮箱:1017357009#qq.com
地址:应城市城南大道庙湾19号 邮编:432400
Copyright © 2004-2024 湖北航程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