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大富水故道

大富水故道

关键词:大富水,故道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应城
  • 电 话:
  • 网 址:
  • 感谢 yingche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556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大富水故道

1976年,大富水倒口以下河道裁弯取直,开挖了一条直通汉北河的新河,被新河所取代的那一线蜿蜒迂回,斗折蛇行的清流成了无源之水,不流之河。这一段曾经最精彩的富水河静静伴着日新月异的城镇、村落成了谁都不愿称谓的大富水故道,这一段曾经有过许多美谈和辉煌的故道却总也让人不能忘怀。

大富水在经历了上游“龙眼”急弯,即将进入湾上大拐弯处有一段约一公里的平缓开阔河段,著名的西河古渡就在这里喧闹了千百年。在应城寥若晨星的本土文献史料中,西河古渡、八角碑、西十里从来就是县城通往西乡的必由之路,西河古渡承载了一河两岸信息传递的历史之重。至清朝,本县一群风流雅士常相邀来此观赏“轻帆古渡夕阳回”的美景,推动地方绅士建立了一尊镌有“西河古渡”的四字石碑,后又敷衍出四字为宋代大文人欧阳修所书,一时西河古渡名声鹊起,成为应城著名的八景之一。欧阳修少年随母到随州倚靠叔父生活。20岁以前,有感随州“僻陋无学”曾来应城学宫听讲。一位功不成名不就的翩翩少年可否题写碑铭实在无从考证。倒是清朝中期,本县有一对县官夫妇倾家荡产在此修建大桥,历经沧桑,人亡桥塌的事迹载于史册。而西河古渡终因欧阳修而名,可见历史文化名人具有何等诱人的魅力。应城史籍中有一首清代本地名士万瑞旒咏西河古渡词,清雅深沉,录在下面:出郭觉幽蹊,半里烟迷,晴滩声送夕阳西,多少行人争渡急,征马骄嘶;野水绿平堤,芳草萋萋,临流一声乱莺啼,遥指断桥垂柳岸,画桨双低。

大富水在西河古渡下游突然向东急拐,在甩了一个十分规整的弧形后回归向西,湾上因此而得名。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尚处大富水西岸,面积不过一平方公里,形同孤岛的湾上,却有过最繁华的年月,被称为“湾上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工业兴起,应城“西山”的石膏每年有近万吨运到湾上中转下河,湖区每年有数十万斤芦柴船载至此,再用牲口驮运到矿区熬盐。陡峭的青石河码头上抬工们凄凉的号子昼夜不息,沿河弯排列待装待卸的船队终年不绝,鼎盛时期,湾上有膏园五家,建立了全县最早的驮业工会,拥有劳工数百人,牲口一百多匹。程记膏粉作坊等石膏深加工企业源于湾上,邹记鳝鱼粉等应城名点小吃也开端于此。汉口乃至下江的疋头百货、烟草、茶叶随着船队源源不断运抵湾上,县城各大商号的老板伙计常常深夜打着灯笼,清点货物,支派转运或仓储。湾上是应城最早的物流中心。新中国建立后,那些驮工和抬工的后代们依然保持当年坚韧的创业精神,湾上以全新的理念续写昔日的辉煌。

大富水在离开湾上以后的行踪更是少有章法,在向东流过一公里以后又紧贴上游河道飞身向西,然后再紧贴上游河道骤然东来,河岸相并,逝者成双。这就是肖湾村以下河道的“双河”奇观,以至于此地历来被称为双河,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还设立了一个双河人民公社。双河现象造就了肖湾、彭吕、周陈等村大片平原沃土,这一带成为应城最早的蔬菜连片种植区。当年沿河有十几处担水浇园的埠头,每个埠头从河底到堤面有踏步一百多级,青壮年农夫成年累月挑着一百多斤的河水艰难登岸,多少人累得佝腰驼背,直到成为令人心酸的当地农夫的体态特征。

栎林头是大富水故道上早衰的胜境,此地距县城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而行船得逆流走过四公里多的曲折航程,于是船家常就此抛锚操持水陆兼运的业务,栎林新市应运而生。据史料载,栎林新市最繁荣时,往来客商云集,酒肆茶楼沸腾。明代当地名士华清有一首赞栎林新市的诗:“茚茨翳林麓,舟樯蔽河嘴,春风吹酒旗,人烟二三里。”可能就是这二三里人烟很快把栎林与县城连成大道坦途,栎林新市已风光不再。

大富水在黄滩镇一线的河段被叫做义马河。虽然那个美丽传说有几个版本,但是故事所诠释的要旨只有一个,就是富水河通人性,有灵性,黄滩镇成为富水河一颗璀璨的明珠。黄滩酱油名扬天下首先要归功于义马河水,义马河其实是一线回水深潭,潭中有泉眼,水尤清冽,用以酿制酱油,经三年两载发酵陈缸,酱油表面会结出一种薄冰一样的物质,且明显呈现冰纹,所以也称为“冰油”。黄滩酱油口感极为甘醇,清朝时就被列为贡品,是名贵的传统佐料。黄滩镇历来是应城手工业重镇,竹木铁器蜚声鄂中,尤以手工制作的菜刀、锅铲、镰刀、斧头、筐篮见长。据说几十年前,应城最有名的厨师非黄滩菜刀不上厨案,最叫功夫的木工雕匠没有黄滩制的家伙不接活,就是一些锱珠必较的农家,也要千方百计谋得一把黄滩镰刀以彰显其把式老道。一时间黄滩街上红炉生辉,铁匠当行,据说现在全国各地还奔走着他们的徒子徒孙。

大富水故道上的最后一个名集叫临江口,这是大富水迫不及待地张望汉江的天赐官名,临江口街道高高耸立在大富水陡峭的河岸边,街面屋宇整齐,满铺长条青石,据说曾富甲一方。当年每天子夜,南部湖区甚至汉川、沔阳的鲜鱼船队首尾相接来此交易,天不见亮当地鱼划子便飞快地将各色新货送进县城。直到现在,这一带尚存习武飞舟的遗风。本地文人学者探访湖乡文化常常从这里开始,然后沿着大富水浸漫远逝的刻痕,一直前行到汉北河最幽深的芦荡中。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789983311 传真: 邮箱:1017357009#qq.com
地址:应城市城南大道庙湾19号 邮编:432400
Copyright © 2004-2024 湖北航程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