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你知道光绪应城志吗?

  • 没资本就别装纯
楼主回复
  • 阅读:711
  • 回复:1
  • 发表于:2021/3/13 15:05:50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光绪应城志





应城自清·康熙以来,先后有五部旧志面世。依序为:清·康熙八年知县樊司铎主修一部,世称《樊志》;雍正四年知县李可寀主纂一部,世称《李志》;嘉庆二十五年知县奚大壮重辑一部,世称《奚志稿》;咸丰元年应城名士吕庭栩、熊汝弼补纂一部,世称《吕志稿》;光绪八年知县罗缃重修一部,即现整理、校注的这部《光绪应城志》。

清代二百六十多年,应城官绅学人编修了五部县志,且一脉相承,踵事增华,实属不易。康熙初,因长期战乱,应城“旧志沦亡”,“图书片纸无遗”。当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地方史志时,仅找到一部“残帙”郡志。地方官“日切切于怀”,于是“搜之四方碑记,里巷野老”,“搜罗谱集,旁及金石碑版之文”,有饱学之士甚至到乡下坊间采访,钩沉拾遗,得以从初始记载史事不过十之四五到光绪朝,征文考献,大雅名彰,成就了一部从春秋蒲骚至晚清名邑,洋洋大观的应城县志。仰赖经济和文明的深厚积淀,千百年来,应城地域文化不因历史尘封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应城旧志,“上关国是,下系民膜”。历史沿革清晰,建置职官了然。其间,赋税、户口、风俗、礼仪、廨宇、学舍、水利、津梁、寺庙、驿亭、人物、科名、孝行、贞操,均力求前得以信乎后,后足以景乎前。尤其自唐宋以降,邑域重大历史事变、桑梓重要人文精英,农耕世俗艰难维系,城市堡寨惨淡支撑,均典载史书,是一部应城一千五百多年文明历史的诗意吟咏,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很强的可读性。

五部应城旧志中,《光绪应城志》条目设置最多,体例更为工整完备。主修人罗缃,字云五,四川华阳人,光绪六年(1880年)任应城知县。次年即延聘本县举人,致仕归田的名士王承禧编纂县志。在那个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年月,不一年即完稿付梓,一部含卷首共十五卷的上乘方志刊行国内。为苴补前志“艺文卒鲜”之憾,编者广罗文苑精华,撷存大家名作,使本地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且文字如历史本身一样朴素,情节、诗意、感叹、彻悟无不镌刻历史的沧桑。志中所录序、记、文牍和故往实事,遍涉经史子集、名家经典,有画龙点睛之妙,无附庸风雅之嫌,足见应城学人精深的学养和严谨的学风,值得后学效发光大。

然而,星移斗转,岁月沧桑。旧刻应城县志在应城已杳无踪迹,就连75年前重印的光绪志也难觅一部完整版本。所有关心应城历史文化的人士,每念及此,皆唏嘘喟叹。时逢湖北省政府办公厅行文,安排开展历代旧方志搜集整理工作,应城市政府于2009年8月成立《光绪应城志》校注整理工作委员会,组成精干、高效的工作专班,着手《光绪应城志》的校注整理工作。

校注整理旧志是一项抢救性保护和利用本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工程,对于传承历史、服务现实、昭示未来,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也是繁荣应城市文史研究,推进基础性历史文化建设,鉴史资政、继往开来的一件大事。参与整理校注工作的各方面人士,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本着忠于原著、不损历史刻痕,不漏往古印记的原则,力求断句准确、校定得体、注释明晰、编排规正,付出了值得后人赞扬的心血和艰辛。

《光绪应城志》能在成书130年后重新整理出版,既得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我市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势所趋,也顺应文化兴盛,学风清淳,全市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提高,精神面貌焕然的众望所归,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实事、好事,也是一件有不尽潜力的大事。在众多文化名人眼中,历史上的应城,战争时期是必争之地;和平时期是首善之区;农耕商贸居众邑魁首;兴学课业为一方矜式。校注《光绪应城志》,可以让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比较便捷地一窥昔年应城的无限风采。愿新版《光绪应城志》洗尽沧桑风尘,融入现代潮流,以其内在的思辨和精华,为故园的建设和发展带来裨益。




来源:百度百科


  
  • 西贝
  • 发表于:2021/3/13 23:45:02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纸上种花,只为心中开出美好!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