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校友】《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应城一中90华诞征文选登

  • 嘟嘟⊕糖果
楼主回复
  • 阅读:1505
  • 回复:0
  • 发表于:2021/4/13 21:30:10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90年校庆特别节目《老师好》
讲述你的一中故事,谱写母校新的辉煌!


   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    





应城一中81届校友黄中林

又是一个初夏的早晨,清新的微风吹拂着我的思绪。眺望田野,禾苗随风舞;耳染林间,翠鸟鸣朝霞返乡再创业,已十个年头了,虽然空寂艰苦,但也充实丰惠。站在我一手创办的农庄前,又想起去年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同学们、校友们,终生难忘……
2O19年8月27日,我爱人横遭车祸重伤,关键时刻,方华校友受“应城一中华中地区校友群“校友们所托亲自到病房探望并捐款。有一校友送爱心不留名(事后我查明为90届校友:孙义平)。华国雄同学安排时间从英国回国到病房看望我爱人。由于华同学有教学任务,我相邀吃饭都谢绝了,返回圣安德鲁斯大学。美国杨海明 同学特嘱咐他在应城的弟弟送来捐款,我在一中的同铺兄弟孙汉东(当时是2个同学一张床),在新加坡不能回,委托他在应城的侄女送来爱心,吴泽明,李俊伟,陈志强,刘春晖等等同学也通过“81届同学群” 转达特别大爱。同学们人人行动共织爱的纽带。特别是还有好多好多未曾谋面的校友们的关怀与帮助,我都记录在册,终生不忘。一中学友们的关爱使我度过了经济、精神上的坎,谢谢一中,谢谢同学校友们。
母校,给了我这个高考落榜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脑海中情不自禁地闪现出自己当年母校应城一中多彩的身影。两年的学习生活,仿佛就在昨日,令人记忆犹新。








(一) 

     

      怀惴理想进学堂,    

     无缘深造回农乡。    
     矢志不移勤发奋,    
     脚下有路图自强。  
  
          
1979年,当我作为高一新生跨进一中校园时,我一下子被这儿的特别环境吸引住了:顶天立地的梧桐树,坚毅地守护着球场和环形煤渣跑道;笔直高大的水杉,环抱着释放清凉的池塘,映衬着书声琅琅的教学楼……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当时一中的老师,高手如云,课讲得深入浅出,一下子吊起了我学习的胃口。比如上物理课时,好多概念比较枯燥,老师尽可能地将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我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解。上力学课时,老师的讲解给了我启发,课后我运用力学原理到井中打水。一中水井在教学楼前面,很深。我把打水的绳子每隔约40厘米打个结,双手捏着结提水,增加了摩擦力,因而不花太大的力气便能提上一桶水。上电学课后,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弄来二极管、耳机、漆包铜线等材料,自制成矿石收音机,接着升级成来复式、超外差式收音机。这样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让我受益匪浅。



当时学校的教学,探讨的风气比较浓,同学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有不同意见,经常可以尽情地探讨。记得在一次物理动势能测试中,老师在课堂作出了一个结论,有位同学觉得不准确,并且想出了一个新的结论。下课后,该同学就拉我一起去找授课的老师,当面提岀疑义。老师听后大加赞许:想象力很丰富,结论也是正确的,这种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实在可嘉!
这件事,不仅当时让我很激动,提高了我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启迪了我毕业后的人生追求:一个人只有敢于挑战权威、挑战困难、挑战不可能,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和成功,才能将命运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
      还有体育、数学、化学、语文等,老师们各显神通,创造性地教学,让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神奇的知识之窗。
      遗撼的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加上学习偏科严重,后来参加高考
名落孙山,愧对母校对我的辛勤培育!我心中萌生一个念头:今后无论身在何处,一定要用实际行动,为母校增光添彩!



   

     (二)     

   

          

高考落榜后,我就有“少壮不努力”之悔恨感。虽回家务农,但也不甘沉沦,决心把在一中所学的知识,好好运用到新的人生之路上。      
于是,我结合与“电”有缘的爱好,自学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潮湿昏暗的土坯房中,炎热的夏天,我脚踩在两桶水中,身上涂抹防蚊剂,坚持自学;冰冷的寒冬,身边放一火盆仍冷得寒气穿心,我也不放松自学。那时,尽管我家照明还是用的煤油灯,条件再艰苦,我从未停止自学,而且经常通霄达旦。通过近一年的刻苦自学,我终于熟练地掌握了维修家用电器的基本技能,经常为村民们提供维修服务。对此,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还专门进行了报道。
       怀揣着新的追求,1983年,我应征入伍到了部队。我牢记为母校一中增光添彩的承诺,在火热的军营刻苦努力,千锤百炼。百斤负重越野,有当年在一中环形煤渣操场获得的动力支撑;军体训练,有一中练单双杠打下的基础相助。加上新的训练方式的提升,我一路走来,大显身手,频传捷报:教导队学习是全优学员,团骨干集训队集训是优秀教员,全团文书知识技能竞赛名列第二。同时我依然坚持自学,义务维修电视机、录音录像机、扩音设备及训练器材,受到了首长和战友们的好评。





               (三)


      谆谆教诲沁耳旁,
      孜孜不倦志气昂。
      学以致用勤实践,
      广阔天地有康庄。   



1986年退伍后,我受聘应城市广电局,从事技术工作。1994年,我开了间自己的家电维修店,把在一中所学和这几年自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创造了价值,家庭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但我总觉得没有找到真正的感觉。
       就在这时,我回忆起了一中毕业前夕的哪一幕:离校那天,宿舍的同学们背起被子书包先后都走了,我却坐在床上发呆。恰在此时,班主任陈家斌老师走了进来,他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生面临着很多考试,你这次仅仅经历了第一考,千万不要气馁,今后的机会还很多。回去后好好努力,路就在你自己的脚下!听着听着,我不禁流出了眼泪……最后,我一步三回头走出了寝室。我能感觉到,陈老师默默地目送着我,在我身后饱含深情地挥动着手!


应城一中名师 陈家斌


      我开办家电维修店初期,一次陈家斌老师偶然来到店中,我们几乎同时一眼认出了对方,我有幸又直接聆听了老师的教诲。他肯定了我的探索和进步,并鼓励我再接再励,走出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
     孩子上大学后,我的耳畔时常回荡着那句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名言,但真正属于我的路在哪儿呢?几经思考与论证,2011年,我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创办一个鸟语花香、鱼欢鸡乐的新农庄。
      于是,迎着深秋的泥土气息,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老家伍份村张岗湾,开始了步入不惑之年的第二次创业



         

            (四)

   头顶蓝天霞万道, 
   脚踩大地路千条。  
   不负十年寒窗苦,
   垅亩躬耕亦英豪。



建农庄所选地址野草丛生,荆棘遍布,几乎无路可走;田畈一片荒芜,土质褪化……步履维艰超出我的想象。但我没有退路,只有奋斗。说干就干,搭棚砌灶,清理野草,砍伐杂棘;没有水电,不等不靠,自己选址挖井,栽杆布线。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干,终于使农庄慢慢走上了正轨。
      但是,意想不到的干扰和困难接踵而来:养的看家狗连续几次被人毒死或盗走;2013年百年一遇的旱灾,鱼塘的鱼全部损失;2017年又遇大涝灾,粮食全发芽烂在田中……困难重重,没有吓倒我,反而使我变成了乐天派,不怨天尤人,从头再来。我不仅注意搞好种植业,而且探索养鸡、养鱼、养猪等养殖业的良性循环。同时忙里偷闲,挤出时间读书写诗作文,一景一句,一景一诗,一景一文。田埂上,土堆旁,坐下来就读写习作,几个字,几个句的积累。目前已写诗、文一百多篇。
    既然是自已选的路,就得坚持走下去。 在不馁不弃的持续拚搏之下,我的农庄终于有了起色。现在既可休闲垂钓,又可采摘果蔬,还可棋牌娱乐,林地散养纯土鸡也逐渐打开了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文中配图诗文均为黄中林原创





  
        (五)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坡山岗汇同窗。
 农庄深植一中根,
 辛勤园丁谱华章。



农庄的发展,几乎每一步都离不开一中老同学的关心和支持。20173月,我购回各种树苗两千棵,部分同学得知后,自发组织了三十多位同学,一大清早就赶到农庄帮我栽树。戴伯雄老班长正患着病,祝木平同学年前做过手术,就帮着扶树苗;张国辉、刘青洲等男同学舞锄挥锹挖坑,杨润清、杨国芳等女同学回土埋肥浇水。当天一共栽下了500多棵树苗。同学们当时亲手栽的果树,现在已硕果累累。
应城一中,有我剪不断的情愫和敬畏。母校的辛勤园丁,培育出了一批批多色调的毕业生,他们中既有参天大树,又有桃李硕果;既有芬芳的鲜花,也有顽强的小草。而我就是一棵从不寂寞、从不言败的小草!平凡而又艰难的人生,使我深深感受到:人生只要有奋斗,生活只要有追求,做棵小草也能出彩!


                                     81届黄中林 
                          2020年6月写于张岗湾农庄


文中配图诗文均为黄中林原创







应城一中征集“校友风采”专辑的公告

      母校,是一篇写不完的诗,是一首唱不尽的歌。母校,是我们无限美好的回忆,是我们梦牵萦绕的情怀。时值母校90周年华诞,母校将编辑出版“校友风采”专辑(书名待定),特向广大校友征集文稿。


一、征稿内容:
1、在母校时的学习和生活给自己留下的难忘和珍贵的记忆,对母校的老师印象与怀念以及与老师、同学之间的珍贵情谊等。
2、离开母校后深造的经历,走上工作岗位后奋斗的苦与乐,通过奋斗取得的成果等等。
二、征稿形式:
体裁:回忆录、自传、记叙文、叙事散文、报告文学等均可。
字数:15005000字之间。
欢迎校友踊跃投稿,投稿请扫码:

联系地址:
应城一中科技楼六楼613室校友之家
联系人:张希老师  手机:13886369645
 


                     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校友会

                        2020年6月18日



扫描二维码 关注应城一中实时动态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图文编辑  张希)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