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浅谈湖北应城——蒲骚故地、应来之城

  • ?独美i
楼主回复
  • 阅读:16889
  • 回复:0
  • 发表于:2022/10/12 11:15:45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前  言

二十多年前,结识来我家当学徒的湖北小伙,与其深厚真挚的感情,令我不禁对荆楚大地充满了向往。

十一年前,遵循心中所想,辞别山东故土,来到湖北、武汉,求学、创业。

七年前,决定奔赴孝感工作,去感受山东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的地方。

随即,神奇的命运把我带到这座小城——应城。
本土居民引以为傲的“大应国”,外来人士赞不绝口的“应来城”。
踏进这片土地的第一天起,我便始终如一仔细打量着她,切实感受她的迷人芳华。
于是,接近她,了解她,研究她,熟悉她,热爱她,赞美她,惦念她。
不知从哪天开始,我想作为新应城人,站在前辈们和专家们的肩膀上,班门弄斧浅薄地讲一讲应城。

应城,得势独厚。
在浩浩荡荡中华史中,永远站在时代前沿。
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滋润应城大地,在长江流域熠熠生辉。

公元前701年,应城的第一个大名——“蒲骚”,见于《左传》。
公元454年,南北朝·宋时期置县,有着1500多年建县历史。
1986年,撤县建市,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县市之一。


应城,得中独厚。
因“地处要冲,为守”而得名。
坐落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地处江汉平原与鄂中丘陵过渡地带,境域地貌呈现“七丘一湖二平川”形态。
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北纬30度,穿境而过
紧邻背靠九省通衢的大武汉,距离武汉天河机场仅60公里。

应城,得天独厚。
几千年来始终激荡着云梦古泽的氤氲,盛产糯稻,是全国商品粮大县、全国最大的籼糯稻生产县市之一,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盐矿、膏矿资源富集,纤维石膏、岩盐产量分别位居全国、全省之冠,是全国盐业化工主要生产基地、湖北省现代化工产业核心区域,又誉“膏都盐海”
美誉传世、千年不衰的汤池温泉,水温高达72℃-79℃,日产高温温泉过万吨,系国内已发现的产量最大的温泉资源,当属“温泉之乡”




应城,东临漳、涢水与云梦县为界,东北与安陆市毗连,西与天门市、京山市接壤,南与汉川市为邻。
应城,城乡人口63.2万人,大概是冰岛的1.8倍、圣卢西亚的3.4倍、格陵兰岛的11.1倍。
应城,国土面积1103平方公里,大概是新加坡的1.5倍、马尔代夫的3.7倍、列支敦士登的6.9倍。



蒲骚文化、红色文化、膏盐文化,生生不息地浸润着应城大地。
应城,养育出一些知名人物。
无论在什么历史时期,他们普遍具有“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超越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



比如:
最年轻的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
第一届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许白昊
第一位在1929年国际联盟(联合国前身)会议上用华语发言的外交官蒋作宾
说到这里,我深刻怀疑蒋作宾先生当时是用 “应普”发言的,这意味着应城话走向世界、亮相国际已有近100年历史了。

全国第一个超卖万斤粮的农村改革标志性人物杨小运
“军中焦裕禄”“导弹司令”杨业功
和平年代,走出杨德清、喻林祥两位上将。



5000多年前,卓越的人类,便在应城境内建造了两座古城——门板湾古城、陶家湖古城,安静而又静谧地繁衍生息。
一县之内、两座五千年前古城遗址,实属全国罕见。

门板湾古城、陶家湖古城与三星堆文化所处的时期大致相当,都充满了神秘色彩。

门板湾古城:门板湾先民早在5500年前就在富水河边(现处城北街道星光村),建成超过1平方公里的城池。



在一座院落中,建有一套带走廊结构、面积为115.5平方米的“四室一厅”
这是我国迄今已知年代最早的土坯房屋建筑。

陶家湖古城:遗址位于四龙河与陶家河交汇处(现处汤池镇方集村),遗址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

学术界认为,河姆渡文化、三星堆文化,以及应城境内闪烁的屈家岭文化,并不逊色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摇篮。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到:“蒲骚,今之应城也”

桓公十一年,“楚屈瑕将盟貮、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
蒲骚之役。一战成名,成为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经典战例。



应城精神,一代代永垂不朽、历久弥新,深深得益于屈原、宋玉、李白、欧阳修等文人巨匠的倾心加持。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流放汉北期间,曾在蒲骚居住,创作了《惜诵》《招魂》等名篇。
屈原离开蒲骚时,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创作了最伟大的诗篇《离骚》。
“离骚”: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之问世,或许与屈原即将开蒲的心境有关。





另一位楚辞大家宋玉,“尝侨居蒲骚”,“悯其师屈原忠而被放,作《九辩》以述志”。
《九辩》收编于《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情深意长的悲秋之作。宋玉可谓是千古悲秋第一人。
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高,与屈原并称“屈宋”,其作品上承楚辞下启汉赋。
楚顷襄王还在蒲骚赏赐宋玉一斛封田,此田一直被应城人民心心念念,祈求风调雨顺。






诗仙李白是跨越千年、痴心向往宋玉的隔代知音。
李白自小仰慕追思宋玉,少年仗剑出蜀之前就自备诗集,准备“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在“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后,来到心心念念的蒲骚故垒,千般思绪化作《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吟出“散下楚王国,分浇宋玉田”,向宋玉、向自己庄严宣告“我终于来到你来过的地方”。
其中一句 “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 ,也无尽展现出汤池温泉至纯至洁之境。
唐玄宗命李白待诏翰林后期,备受馋谤之时,也是自比宋玉,感叹“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
宋玉是李白的一面镜子,无论是少年意气,还是中年蹉跎,时刻与宋玉问答不断,令人感怀。






欧阳修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千古伯乐。
八大家之宋代五人(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皆均出其门下,在布衣之时被提携重用、名扬天下。
但他的童年,却是不幸的。对于应城,是幸运和光荣的。
欧阳修3岁丧父,其母带他投奔在随州任推官的叔父欧阳晔。
他在随州生活近20年,期间时常策马奔腾,游走于随应官道上。
而后,欧阳晔去世,欧阳修正遇贬谪,不能为叔父欧阳晔奔丧,于是感慨“长养教育之恩既不可报”。
在应城建“守孝堂”为叔父守孝,期间时常凭吊蒲骚故城和西河古渡。
写下《尚书都官郎欧阳晔墓志铭》、《楼头》等诗文,“桑落蒲城催熟酒,柳衰章陌感凋年”等佳句流芳。



未完待续……



此文主要用于宣传、推介应城
相关图片引用于公开作品,如有侵权
或文字表述不精准
请第一时间联系笔者处置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