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儿时记忆中的八月半

  • 漫步人生路
楼主回复
  • 阅读:3396
  • 回复:3
  • 发表于:2017/10/2 7:43:38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应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儿时记忆中的八月半


文/山愈 


月光光,秀才郎;

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割韭菜;

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面前一口塘,

打条鲤嫲八尺长。

大头拿来熬汤食,

尾巴拿来入学堂。

入个学堂四方方,

搬条凳子读文章。



 






这是儿时中秋节(我们称“八月半”)常唱的童谣。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屈指间已划过四十多个春秋。细数以往贫困又快乐的儿时岁月,不禁感慨万千,多少往事,浮想联翩。

 


又到中秋时,人说月到中秋分外明。我仰望着同样的月亮回忆过往的点滴。我的家乡是位于大埔西部银江的一个人口较为集中的乡村,四面环山,清澈的银溪水哗哗淌过。风景优美。

 

村民们很淳朴。夏秋时的村民们都在自家门前的晒谷坪上坐着赏月、谈天。他们抽着自卷烟,伴着燃烧的滋滋声,忙累的眉头间一样舒展着一丝丝笑容。

 

认真地听着大人讲故事。有的讲妖魔鬼怪;有的讲宋湘,李文古的故事;有的讲古时或上代某某人过南洋赚了多少银子;有的讲某某上代行善积徳惠泽子孙;有的讲风水屋场……五花八门讲什么故事的都有。有时讲新的,有时也重复着讲往日讲过的故事。就这样我在他们那里学会许多儿歌,听到了许多故事。记忆中,我们村对于“八月半”传统上没有特别隆重气氛。所以也就没有杀鸡买肉等加菜设宴的。只是对于节日的一个概念而已。食月饼也只是逗着口馋小孩们。

 

记得我在六七岁时的一次在“八月半”前夕,阿妈把自留地上种的番薯藤割了剁碎晒干,装满两箩筐,恰逢初十赢日(银江人称墟日为贏日),阿妈挑了一担到龙劲坳去卖,我也跟一起去。记得是两块钱一担,再加一袋树番薯子(即把木薯剁成碎粒晒干),一共卖了五块钱。阿妈好高兴,花了两块钱从集市上买了几个月光饼回来。那月光饼厚厚的,是用油草纸包成一筒装的。里面有花生,芝麻等,特别硬,吃起来很有嚼劲。可是,就这样的月饼在当时来说算是比较好的了,已让我垂涎三尺。

 

“过五日后过月半再吃吧,现在别把月饼切开,过节切开才能团团圆圆的。”阿妈严肃的说。看着月饼我口水直往下咽。用手指蘸了蘸月饼,赶忙把残留有月饼香味的手指塞进嘴巴。留味回香。

 

终于等到了八月十五那天晚上了,晚饭后,迎着十五的明月光,飘来泡着细茶的清香,一家人就在门前晒谷坪,围着小圆桌子,摆上口馋已久的月光饼。自家的水煮花生,还有一只在本村买的红瓤柚子,一边吃一边仰望月光,戴上刚扒下来柚子壳做的帽子,遥想着月光上砍树的张古佬(张果佬)传说,嘴上的香喷,当年幸福的味儿,至今回味无穷……

 

那些年就是这样过来的,贫瘠而又快乐的童年,而对于当今物质丰富的小伙伴们看来的确难以理喻。然而那时有什么办法啊!只是穷啊!也让我们那年代出生的人明白了苦难与贫穷,也给了我们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世间的万象。如今每逢中秋,我都会想起儿时的月光饼。

 

“月光光,秀才郎……”其实,客家各地童谣《月光光》版本都有所不同,但都以“月光光,秀才郎”……起首,是《月光光》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即使在最艰难、最困苦的年代,客家男儿也都几乎曾经进过学堂,幻想过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客家人历代以“耕读传家”作为基本信诫。
来自手机版
  
  • 傻蛋也有爱情  
  • 发表于:2017/10/7 20:25:06
  • 来自:意大利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诗
来自手机版
(0)
(0)
  
  • 冷酷‰杀神
  • 发表于:2017/10/7 20:25:09
  • 来自:上海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什么意思
来自手机版
(0)
(0)
  
  • 钻石女王心!
  • 发表于:2017/10/7 20:28:10
  • 来自:塞尔维亚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你写的呀
来自手机版
(0)
(0)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