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为共和献身的应城英烈

为共和献身的应城英烈

关键词:英烈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应城市
  • 电 话:
  • 网 址:
  • 感谢 yingche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17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文/知 

 

辛亥革命在武昌首义成功,清帝逊位,天下易帜,260多年的满清统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至此结束。由于毗连武汉的地理条件,加之自身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历史原因,应城为辛亥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参加同盟会、日知会、共进会、文学社等革命团体的仁人志士数以千计;参加武昌起义,先后为共和捐躯的革命先烈也在百人以上。

这里简述几位先烈,谨以纪念和告慰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而甘洒一腔热血的革命志士,并激励后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黄元吉

黄元吉,字建宇,应城陈家河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生。少年时的黄元吉机灵聪明,胆略过人。长大后,到湖北新军第三十一标当兵。入伍不久,考入湖北讲武堂,先后参加了进步组织武德自治社、群治学社和共进会,从事革命活动,并与曾省三等一起,创建进步组织自新文学社。

19104月,湖南发生抢米风潮,官府派兵镇压,长沙全市罢工。湖南革命党人焦达峰给湖北革命党人黄申芗的书信约定,湖北、湖南同时起义。黄申芗收信后,立即与自己信得过的黄元吉、查光佛、吴王佐、汤行健、丁仁杰、江炳灵等人密谋,打算成立临时军政部,以便起义时统一调度指挥。后因长沙的抢米风潮已经平息,焦达峰被迫停止了攻打长沙的行动。武昌新军准备起义的消息也传播开来,清政府大肆逮捕革命同志,湖北的起义也被迫取消。黄申芗、汤行健等人逃到上海教堂避难。黄元吉因为身分尚未暴露,仍然留在军中伺机行动。

湖北新军中有两大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分别积极在军队中发展组织。两团体的领导人常以人数众多而自炫,甚至彼此歧视,给革命运动带来诸多不便。黄元吉、陈孝芬、刘复基等看到此现象,认为两组织虽分属两派,实为一体,政治目的一致,如合则力量聚而大,分则力量散而小。于是他们积极奔走于两派之间,使得两团体同意推举代表,相互协商。1911511日,在武昌分水岭七号孙武住处开会,协商未获结果。会后,黄元吉等人在两组织间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讲明比力量、争权力不利于协商、不利于革命的道理。19116月,在黄元吉等人的极力撮合下,于武昌长湖堤龚霞初家中举行第二次协商会议达成“万不可互争党员”的协议。1911914日,在武昌雄楚楼十号刘公家召开第三次联合会议,实现了文学社、共进会的联合。决定以蒋翊武为总指挥,管军令;孙武为军务部长,管军政;刘公为总理,管民事。两团体的联合,为武昌首义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1109,黄元吉、邓炳三、杨玉如、马骥云等二十余人,密议当晚9时起义,决定以坛角工程队举火为号,以营中原有白三角巾捆左手为暗记。随后,黄元吉偕马骥云等渡江到武昌斗级营分手,黄直趋小朝街82号,与蒋翊武、刘复基、彭楚藩、蔡大辅、徐达明、王华国等会晤,然后到千家街杨洪胜处告以秘密;再找到测绘学堂方兴、第三十一标赵又云、陈献斌等,叮嘱他们准备好一切。不料,清湖广总督瑞澂飞调巡防营、警察队、消防营、守卫队、巡警教练队,分布各街巷,以10人为一班,尽力巡查,异常严密。这一夜不仅没有集合的机会,各革命机关也同时被破坏,彭楚藩、刘基复、杨洪胜三同志被捕就义。坛角工程队虽然点了火,却没有人响应。

101 0日,黄元吉从后山到胭脂巷附近,遇到胡祖舜,相互之间不敢说话,胡见黄的神情后,尾随黄到一偏僻处。经商议,黄元吉到第三十一标一营通知赵又云及各同志,并嘱咐赵通知测绘学堂方兴等,然后黄出城到南湖与陈子龙等接洽,告诉陈当天下午吹下操号时发动起义。当时盛传孙中山派了几千革命党人到武汉,枪支、子弹、炸弹很多,瑞澂听后非常害怕,下令全城戒严,命令各军营士兵不准相互走动,不准接待家人。原定当天吹下操号时起义,但因当日各种号都没吹,只好改为第三十一标举火为起义暗号。商议妥后,黄元吉四处通知革命同志,让他们为起义作好准备。

晚上8点多钟,工程营督队官阮荣发被熊秉坤击毙,各标营听到枪声都纷纷响应,一时武昌城内枪声大作。黄元吉带队响应,率赵又云、陈献斌、江光国、程英侯、刘少廷等200余人攻打楚望台。占领楚望台后,派马明熙等人出中和门迎接南湖炮队入城。黄元吉又同蔡济明、熊秉坤、吴醒汉及各位同志,集合第二十九标、工程营、第三十一标、第四十一标等部队进攻清督署;同时,命令炮兵到蛇山,向都署射击。因为天太黑,炮弹总不能命中,冲锋数次清督署仍攻不下来。见此情况,黄元吉就带领几名士兵将督署附近的六也茶馆点燃作为目标,督署才被攻占。瑞澂等人在辎重八营的掩护下,从督署后墙穿洞逃上军舰。不久,黄元吉带人到藩署,里面的人都逃光了。这时,天已大亮,黄元吉等人聚集在咨议局,胁迫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把咨议局改为军政府,一面招汤化龙到军政府议事,以维持秩序,一面派兵守住藩库、官钱局、善后局、度支公所等处。午后一点左右,第三十标管带率200多旗兵向督署反扑,督署里的人纷纷逃跑,乱作一团,黄元吉指挥士兵奋起还击,打退敌人。下午,黄元吉随黎元洪到左旗,召集各标营的士兵训话。由于当时非常混乱,各城门都无人防守,黄元吉奉命布置了各标营的守城任务。晚上12点半得到张彪、张永汉等率领残兵2,000余人,由洪山向大东门攻击省城的情报,黄元吉同张廷辅带两个营的兵力,摸黑出大东门搜索前进,等到洪山附近,才知道是第三十标的百余名残余旗兵,听说起义军来了,立即一哄而散。1014日,黄元吉等人再三劝说,晓以大义,使黎元洪等剪去辫子,表示与清廷势不两立。

1015,清廷派荫昌率二镇陆军及萨镇冰统领海军楚有、楚谦、楚豫、楚太、建安、建威等舰,由水陆两路夹击起义军,阳夏战争爆发。为了先发制人,起义军准备先进攻汉口刘家庙的清军,再向北进攻,阻止清军南下。1016,黎元洪在阅马场誓师,登台祭告天地,悬赏缉拿瑞澂、张彪等人。黄元吉奉命率领敢死队连夜渡江,拂晓开始攻打刘家庙的清军。1017,起义军向三道桥发起进攻。当日,荫昌的先头部队约一标人到达滠口附近,等待后续部队。下午2时许,清军攻势加强,起义军的阵地眼看就要丢失,黄元吉率敢死队拼命从敌右侧进攻,打退敌人,并与敌人在刘家庙、丹水池一带展开了拉锯战。1018,熊秉坤所在的一协、谢元恺所在的一标渡河增援,于下午1时许将刘家庙、丹水池完全占领,歼敌500余人,残敌向滠口溃逃。1019,起义军与清军在滠口、三道桥一带的七里河对攻。下午,起义军的炮弹击中清军运兵车头,同时,滠口一带的草房也被击起火,清军大乱。3时许,起义军攻过滠口及戴家山一带,清军向孝感溃退。黄元吉等人力主乘胜追击,或在滠口、戴家山一带设防,临时指挥官何锡蕃不听,且退兵到刘家庙、造纸厂一带。随后,何以生病为由不再担任临时指挥官。黎元洪不顾众人反对,委任张景良为临时总指挥。张景良原为张彪部下统带,心怀异图。张到任后,消极怠工,不发作战命令。而敌人却争分夺秒在滠口、戴家山一带布防,在三桥口架设机枪,尽力死守等待援兵。1025,黄元吉等奉命率敢死队占领滠口、戴家山一带,拂晓向三道桥搜索前进,第二标统带谢元恺率部向戴家山一带涉水前进,并同时向清军发起进攻。因为清军在三道桥口架设了机枪,所以,冲锋数次都攻不下来,双方在三道桥的七里河一带相峙。1027,冯国璋、段祺瑞率清庭援军分三路向起义军进攻,起义军因为临时总指挥张景良错误指挥,损失惨重,相继溃退到湛家矶、大智门一带。1031,汉口完全失守,冯国璋火烧汉口3日,烧毁数千民宅。虽然清军在战争中局势暂时占优,但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了人心,人们争相支援起义军,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加上袁世凯不断给清廷施压。不得已,清廷于1911122早上八点宣布停战,并派代表南下议和。

议和成功后,孙武个人权力欲望恶性膨胀,自认为在湖北革命军中资深且富于智谋,却没有得到重用,他鄙视旧日革命同志,并于19121月在上海召集一批失意军人如张振武、孙发绪、蓝天蔚、王正廷、朱瑞、石星川、夏占奎等组成民社,以黎元洪作为民社的后盾,并在武昌成立以“拥黎(元洪)反孙(中山)”为目的的民社分社,命令黄元吉把统领职务交给夏占奎,于是,黄与孙武产生了矛盾。民国元年(1912年)227日,黄申芗、向海潜等策动“倒孙事件”(即武昌二次革命),黄元吉、李基鸿等人积极参与。此前,孙武听到风声,已经避到汉口,后经调解,孙武发出退职宣言。

民国2年(1913年),北京稽勋局叙首义之功,黄元吉名列甲种。之后,民国4年“讨袁”及民国6年“护法”,黄都挺身而出。民国16年(1927年),革命转入低潮,他仍率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从事农运工作,为当局所忌,一度被捕入狱。民国27年,武汉失守,他深感难以自保,遂组织地方武装,参加抗日游击队。民国303月,黄当选为应城县抗日民主参议会议长和鄂豫边区参议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进驻湖区,黄为地方安全,力任调停。民国382月,被国民党军队枪杀。生前撰有《革命烈士传》、《祝炳奎传》、《吴王佐传》及《汤行健事略》等手稿。

尹奎元

尹奎元,应城人,小时候就有侠义心肠,长大后,投入湖北新军第三十一标当兵。因为他训练刻苦,进步神速,不久被提升为正目。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加入共进社, 1911年春,又加入了文学社。同年914日,尹奎元以营代表的身分出席了文学社、共进会在武昌雄楚楼十号刘公家开的联合会议,参与了 “人事草案”与“起义计划”的讨论。

19111010晚,在尹奎元和其他革命同志的联络和鼓动下,他所在的部队全营整装以待。听到枪声后,他知道起义已经开始,就率领全营同志直奔楚望台,领取子弹,然后同其它部队一起攻打清督署。在紧急关头,炮八标入城并向都署开炮。尹奎元带一些人从保安门正街到望山门正街分路放火,为炮击明确目标。半小时后,督署周围烈焰照空,炮兵乘机猛击。尹奎元率部乘势向都署发起了猛攻,遇到敌人的疯狂抵抗,伤亡很大,战事进展不利。此时,张彪亲自督队反击,并不断喊话,威逼利诱革命军,企图消磨革命军的斗志。尹奎元组织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向保安门冲击,一直冲进辕门与敌人对射,成环形包围圈式前进,并不断在都署内放火,火烧到大堂,敌教练队非死即俘;敌巡防营也已溃散;敌骑兵第十一营两队,由革命代表召归建制;宪兵、警察都换上便衣逃走了,清廷湖北的最高统治机关——湖广总督督署,终于被革命军攻占,尹奎元也被推选为第十一标第三营管带。随后,清军南下,尹奎元率部拒守三道桥。由于当时的指挥官何锡蕃的错误指挥,在三道桥没设坚固防线。尹奎元虽身先士卒,奋不顾身的战斗,但三道桥仍被清军攻占。尹奎元带领民军拼命进攻,企图夺回三道桥,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伤亡惨重。更坏的是,指挥官张景良暗中通敌,下令烧毁了刘家庙的弹药及其它辎重,引起前线民军恐慌,民军被迫退到大智门后,尹奎元率部死守待援。清军扫射前进时,尹奎元他们按兵不动,等清兵接近时才一起从掩体中冲出,与敌人白刃相接,清军虽然不断进攻,却始终没能前进一步,尹奎元也因为战功卓著而被提升为本标统带。汉口失陷后,尹奎元率部退守汉阳,抵抗清军,与清军相持20多天。12月,南北停战,议和成功,尹奎元率部移防仓子埠一带。

民国2年(1913年)3月,“宋案”发生,全国震惊,孙中山力主讨袁,各省纷纷响应。19137月,江西都督李烈均从上海秘密到达湖口,举兵起义,讨伐袁世凯。尹奎元奔赴湖口,参与讨袁,他被推选为指挥官,打击、袭扰敌人的后路。袁世凯调大军前往镇压,湖北的黎元洪也派一个师以上的兵力前往江西镇压讨袁军。江西讨袁军在敌人的围攻下,顽强苦战,终因势单力薄,湖口被敌军攻陷,尹奎元逃亡到上海暂避,随即加入了中华革命党。

民国4年(1915年),袁世凯称帝,尹奎元奉孙中山之命回到湖北串连军队,准备起义讨袁。他四处活动,说服故友及旧部与其一道反对帝制,起义讨袁;同时,他与祝炳奎等联络地方武装组织义军,在京山、应城一带打击袁军。不久,祝炳奎战死,尹奎元不胜悲愤,发誓与袁世凯势不两立,他变卖全部家产,秘密到汉口购买用于武装起义的枪支弹药,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吴王佐

吴王佐(18901917),字玉箫,应城人。幼年熟读四书五经,少年时就胸怀大志,要为振兴国家而学习。但吴王佐生活的年代,是清朝统治最为腐败、最为黑暗的阶段,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中国的有识之士为国家的前途而苦苦探索。年轻的吴王佐从县高小毕业后,就愤然投笔从戎,到湖北新军第三十一标当兵。宣统元年(1909年),他加入了共进会。吴王佐力主起事响应湖南命党人借抢米风潮起义,起义因故没举行,而准备起义的消息却传了出去,他被捕入狱,经革命党人多方营救出狱,被迫离开了军营,来到汉口,联络进步同志,为革命聚集力量。

汉口设立自来水装置后,商民自行成立了一个组织,叫作“保安会”,起初只是一个单纯的救火组织。宣统元年(1909年),以管理协调救火组织为由,将各保安会联合成立了 “汉口各团体联合会”,又以协助政府维持地方秩序为由,由商民出资购买毛瑟枪2,000支,子弹数万发。吴王佐来到汉口后当了保安会的军事教官,轮流到四官殿、武圣庙、沈家庙、堤街等处训练保安会员,既教会员军事技术,又按军队的纪律来约束会员,改分散居住为集中会内居住,保证经常有一排左右的武装力量随时可供调用,后在辛亥道义时起了很大作用。

1911121,汉口英租界巡捕无端打死人力车夫吴一狗,并拘捕在场的4位华人。第二天清晨,汉口人力车夫罢工,英领事调集水兵向华人开枪,打死7人,打伤14人。事件发生后,清政府偏袒洋人、镇压民众,激起了所有有良知中国人的愤怒。吴王佐四处演说,警告国民如不起来革命必将招致亡国。他引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一文中的观点对民众说:“中国情势,事事皆现死机,处处皆成死境。膏肓之疾,已不可为,然欲上下醉梦,不知死期之将至……此时非有极大之震动,激烈之改革,唤醒四万万之沉梦,亡国奴之官衔,行见人人欢戴而不自知耳。……故大乱者,实今日救国之妙药也。呜呼!爱国之志士乎,救国之健儿乎,和平已无望矣,国危如是,男儿死耳,好自为之,勿令黄祖呼佞而已。”他四处奔波,日夜演讲,为武昌首义作了良好的宣传,可谓是“大江流日夜,鼓吹功不朽”。

191110月,湖北的革命党人和清廷军政当局都进入了“临战状态”。湖北军政当局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军队提前过中秋节,节日不放假,各营所存枪炮机纽拆卸,连同各种子弹一并缴送军械总局谨慎库存,所有标统以下,排长以上军官,一律驻营歇宿,不准擅离军营,由张彪提督不定时巡查点名,官长有不在营者撤差,咨部及各省永停差委;目兵不在营者,责革职严办,并罚其该管长官。在此严令下,军队中的许多人对革命者敬而远之。为了争取清军军官参加起义,吴王佐冒险潜入军中,向与自己私交很好的排长何少雄力陈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政治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劝何为中国的前途,与清政府决裂,勇敢地起来革命,不要图一己之利,做清政府的殉葬品。1010晚,吴王佐随黄元吉等攻下清督署,光复武昌,吴王佐被任命为第三协参军官。在阳夏战争中,他带人防守青山,与清军在青山激战数十天,曾经两次带人夜袭汉口湛家矶的清军。

民国2年(1913年)3月,宋教仁谋杀案使孙中山猛然醒悟,他与黄兴一道准备武力讨伐袁世凯。派田桐持手书赴武汉联络首义同志,组成改进团,以“改进湖北军政,继续努力进行革命事业”。吴王佐积极参加改进团,联络在军队中担任职务的党人,争取他们掌握的武装力量,同时广泛邀约退伍和失意的闲散军人以及会党群众加入,一时风声很大,“旬日间拥众数万人”。1913520日,改进团的重要成员容景芳在汉口如寿里请客被黎元洪的侦探破获,当场抓走旅、团长多人,黎元洪宣布紧急戒严,缉拿改进团首要分子。吴王佐被迫随田桐奔赴上海,并加入了中华革命党。不久又回湖北,继续从事反袁活动。

民国44月(1915年),孙中山委派蔡济民为湖北讨袁军司令长官,把湖北分为五个区,蔡安排人在湖北各地组织力量,进行反袁斗争。吴王佐和黄元吉等人积极到炮队和南湖马队进行游说,鼓动他们与其他地方同时起义,讨伐袁世凯。起义失败,吴王佐返回应城,与祝炳奎、尹奎元等自筹经费招兵买马,在京山、应城一带抵抗袁军。祝炳奎力战而死,吴王佐被迫又来到上海。同年底,田桐被任命为中华革命军湖北总司令,带领军队来到湖北。吴王佐又在汉口华景街联络同志准备与田桐的军队相呼应,同时起义,但没有成功。

民国6年(1917年),广州成立护法政府,护法运动席卷全国。吴王佐在应城召集数百人响应,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后转战天门、沔阳与汤行健的义军合兵一处,与敌军相持数十天,最后英勇战死。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789983311 传真: 邮箱:1017357009#qq.com
地址:应城市城南大道庙湾19号 邮编:432400
Copyright © 2004-2024 湖北航程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